十一世紀的某一年秋天,北宋文人蘇東坡,與友人重陽相會,把酒賦詩,寫下“相逢不用忙歸去,明日黃花蝶也愁”的名句,感嘆時光易逝,繁華難再。昨日之花含蕊作蕾,期待綻放,今日之花正當其時,風情萬種,而明日之花卻已然萎靡,色香俱衰。
千年之后的二十一世紀,同樣是某一年的秋天,香港歌手王杰,坐在微雨的公園里。路人來來往往,對這位昔日傳奇巨星視若無睹。他的心情沉郁而復雜。他在自己一首叫作《我知道我是一個已經過氣的歌手》的歌中唱道:直到我光輝的歲月慢慢黯淡的時候,你也開始鄙視我。這是王杰當時的人生寫照,昨日的巨星在成為明日的傳奇之前,先成了明日黃花。
但是有種一廂情愿的說法,把“明日黃花”說成“昨日黃花”,以為昨日已逝,良辰不再,自然是暗淡的、衰朽的、沒有價值的。豈不知昨日之花,正蓄勢待發,滿懷著希冀。
科幻作品中,常有時光機的出現。人們置身其上,訪問歷史,閱覽未來。在“時間”這個第四維度的空間里,我們乘時光機回溯到北宋年間,看到蘇軾與友人重陽置酒,縱懷賦詩的情景,看到黃花的“昨日”、“今日”以及“明日”。而當我們坐著時光機,重游上世紀八十年代時,我們能聽到大街小巷山呼海嘯般的《一場游戲一場夢》,而在二十年之后,我們可以看到當初削瘦冷厲的青年已經體態臃腫,形容倦怠。
可惜沒有時光機。我們也沒有在時間軸上任意往返的隨性與自由,只能永遠被牢牢地定格于“現在”,以至于落下無數誤解與假象無暇甄別厘清。
隨著時間的推移,萬事萬物之發展,并非一帆風順,一路奏凱。它常會衰敗,常會隕落,常會過氣。明日黃花是衰敗的,昨夜星辰是墜落的,今日歌手是過氣的。未來充滿希望,只是一種熱情,未來也會失去希望。尊重客觀規律,才是王道。
從深邃的過去,到茫遠的未來,從生到死,時間軸一直安靜地存在。而因為沒有時光機,所以有時候在“花謝花飛”之際,我們仍以為滿園的春色還在。
|